深圳市精一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5S/6S/7S精益管理文章

从3S到12S:警惕"伪精益"背后的管理陷阱

发布日期:2025-04-27  浏览次数:733次

当某制造企业将"3S"升级为"12S",要求员工背诵新增的"微笑、节约、学习"等九大条款时,流水线上的王师傅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标语苦笑:"每天光应付检查表就耗掉两小时,哪还有时间改进工艺?"这种场景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:许多企业正在用加法思维摧毁精益管理的根基。

一、3S的本质:流动的哲学,而非刻板的教条

日本丰田车间里,一把扳手的摆放位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:触手可及、无需弯腰、旋转180°即可使用。这种极致细节背后,是"3S"的动态智慧

· 整理:大野耐一曾要求工人清空工具箱,只保留当天必需的3把工具。"必要""非必要"的界限不在制度文件里,而在价值流的动态需求中

· 整顿:焊接工位的"30秒法则"不是时间考核,而是倒逼管理者思考:为什么需要30秒?是否该重组工序布局?

· 清扫:新日铁通过清洁轧辊发现的0.1mm划痕,避免了亿元级设备故障。这不是保洁任务,而是全员参与的隐患挖掘系统

3S沦为打卡清单,我们就失去了这种"在细节中见天地"的洞察力。


二、6S到12S:管理泡沫的膨胀逻辑

某汽车配件厂将"安全"列为第4S后,催生了安全鞋颜色统一、应急灯角度调整等217项检查标准,却忽视了冲压机防护罩的实质性改造。这种扩张遵循着危险的逻辑:

1. 指标异化:把"素养"拆解成5S,用考勤代替文化培育

2. 责任转移:增加"节约S"让工人承担设计冗余导致的废料成本

3. 权力寻租:每新增1S就多出审计、认证、咨询的产业链 如同癌细胞般增殖的"S",正在制造新的浪费。


三、回归精益本真:少即是多的系统智慧

京瓷集团车间里,三行手写标语胜过所有SOP:

1. 工具不回家,我不下班(动态整顿)

2. 异常是金矿(清扫即改善)

3. 空手走三遍(持续整理)

这启示我们:

· 减法优于加法:每增加1S前,先问能否通过优化前3S实现

· 问题导向而非指标导向:大野耐一坚持"到现场找答案",拒绝在办公室编制度

· 文化>条款:丰田允许工人暂停生产线,这种授权比12S考核更能培育责任意识


当某企业高管炫耀"我们做到了12S全覆盖"时,不妨看看德国中小企业车间:每件工具都有使用痕迹分析记录,每个工位都在实践"每天消除1%浪费"的朴素哲学。精益管理的真谛,从来不在S的数量,而在持续改进的基因。停止管理概念的军备竞赛,或许才是觉醒的开始。

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47-7506-8132

147-7506-8133

0755-8959 8966

微信咨询
深圳市精一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返回顶部
X深圳市精一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My_9Ainx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